1.1 四法印

有人會問, 怎樣才是一個佛教徒呢? 根據佛教兩千五百年的傳統, 若一個人接受下列四項真理, 那麼他就是佛教徒:

  • 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 (諸行無常)

  • 一切情緒皆苦(諸漏皆苦)

  • 一切事物皆無自性(諸法無我)

  • 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靜)

佛陀所說的這四句話, 又稱為四法印, "印"在此處意指確定真實性之印記. 一般認為, 這四法印即包含了佛教的一切, 很簡短, 但要想真正的瞭解並體悟其中任何一項, 卻又不是簡單的事情.

四法印的意旨, 原本就是要讓人直接暸解, 而非隱喻性或神秘性的, 其本身也並非教令或聖誡. 你如果仔細讀幾次, 應該可以察覺到: 四法印本身沒有任何道德性或儀式性的內容, 也沒有提到善惡行為之分. 四法印是根據智慧而來的世俗真理, 並非宗教真理. 佛教最關注的就是智慧, 道德和倫理是次要的, 偶爾抽點煙或一點點風流, 不表示你就不能成為佛教徒. 當然, 這也不是說你被允許去做不道德的事情.

那反過來說, 什麼令一個人不是佛教徒呢?

  • 如果你認為, 並非一切和合或造作的事物都是無常, 你認為有某些基本的元素或概念是恆常的, 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

  •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情緒都是痛苦的, 如果你相信實在有某些情緒是純然愉悅的, 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

  •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現象都是如幻而性空的, 如果你相信有某些事物確實本具自性而存在, 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

  • 如果你認為證悟存在於時間、空間及能力的場域之內, 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

要成為一位佛教徒, 你必須接受一切和合現象都是無常, 一切情緒都是痛苦, 一切事物無自性, 以及證悟是超越概念的.

當然你不需要隨時隨地、不停地專注於這四項真理.但它們應該常存於你的心中.就好像你不需要隨處都憶起自己的姓名,但當有人問起來,你馬上就記得,完全不會猶疑.任何接受這四法印的人,即使沒有接受過佛陀的教法,甚至從未聽聞釋迦牟尼佛的名字,也可以與佛同道.

悉達多的重點是要直探問題的根源.佛教是不受文化所限制的.它的利益不局限於某個特定的社會,它與政府或政治完全無關.悉達多對學術論述和科學論證沒有興趣,地球到底是圓的還是扁的,他也不關心.他關切的是另外一種實際性,他想直探痛苦之源.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