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造作與無常

鼓勵或逃避

悉達多身為太子, 在微服巡視百姓的真實生活之後, 陷入了明知自己無法保護子民與摯愛卻又束手無策的悲傷中, 而淨飯王知道後, 也百般設法的想要讓悉達多忘卻這悲傷, 以防他越陷越深, 深怕他會出家. 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也和淨飯王一樣, 在不經意間, 不由自主地讓自己和他人避開真相. 我們對衰朽的象徵產生了免疫力, 不斷地告訴自己"不要去想這種事", 並且用正面的方式鼓勵自己. 不論是念頭或是行為, 我們在一天當中所做的任何事情, 幾乎沒有一樣顯示我們覺知生命是多麼的脆弱. 我們浪費時間在影城等候一部爛電影開演, 或急著趕回家去看電視現場節目. 當我們坐著看廣告、等待……, 此生的光陰就逐漸消逝了.

也許是必然的因緣吧, 儘管淨飯王很努力的要阻止悉達多去思考這些事情, 但最後, 悉達多還是在某個夜晚離開王宮出家了.

剛讀完這段的時候, 我想可能大家會誤會說佛教是帶有消極觀念或是認為鼓勵自己其實是逃避的一種態度. 其實不然, 這在之後會提到.

追尋真理可能像是壞事

悉達多的出家, 並不是在捨棄他的世間責任, 儘管在他離家出走的當下看起來是這樣, 但他的離開其實是為了讓家人獲得他認為最需要且最珍貴的東西, 即使他的家人們可能不瞭解.

只是對老與死的厭惡, 並不足以讓太子離開王宮而踏入未知的世界; 悉達多會採取這麼激烈的行動, 是因為他實在無法合理地解釋所有已生和將出生的一切眾生之命運就是如此而已. 如果所有生者都必須衰朽死亡, 那麼花園中的孔雀、珍寶、華蓋、薰香、音樂、放拖鞋的金質拖盤、進口的琉璃水瓶、他與耶輸陀羅和羅睺羅的感情、家庭、國家,都變得毫無意義. 這一切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一個心智正常的人, 會對明知終將消散或不得不捨棄的東西而流血流淚?宮殿內造的幸福,又怎麼能讓他繼續沉湎下去?

佛陀的發現

在沒有任何科學工具的情況下, 悉達多以吉祥草為墊, 坐在一棵菩提樹下, 探索著人類的本性. 經過了長時間的思惟,他終於了悟到一切萬有, 包括我們的血肉、我們所有的情緒和我們所有的覺受, 都是兩個以上的元素組合而成. 當兩種或多種元素和合在一起, 新的現象就會產生: 釘子和木頭產生了桌子; 水和葉子產生了茶; 而恐懼、虔誠和救世主, 就產生了神. 這些最終的產物, 並沒有獨立於其各別元素的存在. 相信它真實獨立存在, 是最大的騙局. 而在和合的同時, 各個元素也起了變化. 只因接觸和合, 它們的性質也隨之改變了. 他了悟到不僅人類的經驗是如此,所有事物、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都是如此,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一切事物都會改變. 一切萬有, 沒有一樣是以獨立、恆常、純粹的狀態存在. 你手上的書不是、原子不是, 甚至神祗也不是. 因此, 任何存在於人心可達之物的事物, 即使只是想像的, 譬如一個四臂人, 都需要依賴於其它東西的存在.

無常並不像一般人以為的就是意味著死亡, 而是意味著變化.

透過這些了悟, 悉達多終於找到了一個方法解除死亡的痛苦. 他接受了變化是不可避免的, 而死亡中, 人是這個迴圈的一部分. 而且他更進一步地體認到沒有全能的力量能夠扭轉死亡之路, 因此也就不會困在期待之中. 如果沒有盲目的期待, 就不會有失望. 如果能瞭解一切都是無常, 就不會攀緣執著; 如果不攀緣執著, 就不會患得患失, 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著. 正是因此, 悉達多從恆常的幻象中覺醒了, 他了悟到一切事物皆是和合而成, 解構無止境, 而且一切萬有的各個成分, 沒有一項是以獨立、恆常與純粹的狀態存在的, 他因此獲得解脫. 因此我們稱他為佛陀、覺者.

一切和合之物(現在我們知道這是指一切事物)與其無常的本質是合而為一、不可分割的, 如同水和冰塊一樣.

你也許會認為這樣的人生觀不太有趣, 但在生命的旅程中能夠同時看到一體的兩面, 可以是非常奇妙, 而且可能會有很大的滿足感. 這不像在期待與失望的雲霄飛車忽上忽下. 如此地看待事情, 期待與失望會在我們周遭消融, 你對現象的覺受會轉化, 而且變得比較清晰. 你很容易看出人們為什麼會被困在雲霄車當中, 而自然對他們生起慈悲心. 你生起慈悲心的原因之一, 是由於無常縱然如此明顯, 人們卻視而不見.

"在目前是"

本質上, 和合的行動是被時間所限制的 --- 其有開始、中間與結束. 這本Gitbook以前不存在, 現在好像存在, 而最終它會消散在網際網路上. 一件事物的存在, 極需依賴其它事物的存在, 因此沒有什麼是真正獨立的. 由於事物與事物的相互依存性. 如果某一成分(例如一雙桌腳)有一點點的轉變, 整體的完整性就會改變而不穩定. 儘管我們以為可以控制變化, 但事實上大多是不可能的, 因為無法察覺的影響因素太多了. 也因為這種相互依存性, 一切事物不可避免地會從目前或原始狀態中解體. 每個變化都蘊藏著死亡的因素. 今日就是昨日之死.

大部分的人都接受一切生者終將死亡. 然而, 我們對“一切”與“死亡”的定義或許不太一樣. 對悉達多來說, 生指的是一切萬有, 不僅僅是花朵、蘑菇、人類, 而是一切生成或和合的事物. 而死亡指的是任何的解體或是解構.

無常純粹是一個簡單實在的事實. 不太可能有一天, 某個突發的和合事物會突然變得恆常, 更難想像我們能證明這樣的事.

--- 變即不變, 不變即變.

然而我們仍然忽略它

佛陀教導我們, 至少我們心中要保持著無常的概念, 不要故意去隱藏它. 我們借著不斷地覺察和合的現象, 便會了知因緣相依. 認識因緣相依, 我們就會認識無常. 而當我們知道一切事物皆無常, 才不會被種種假設、僵化的信條(不論宗教的或世俗的)、價值體系和盲目信仰所奴役. 這樣的覺察力可以讓我們免於受限於個人的、政治的和感情的戲碼之中. 我們還可以將這種覺察力導向大至想像之極, 小至原子層次.

因緣

當悉達多提到“一切和合的事物”, 他所指的不只是像DVD、你的狗、艾菲爾鐵塔、卵子和精子等具體可認知的現象而已. 心、時間、記憶和上帝, 也是和合而成. 而每一和合的成分, 又依賴更多不同層次的和合而成. 同樣地, 當悉達多教導無常時, 他也超越了一般“結束”的想法, 像是那種認為死亡只發生一次就完了的概念. 死亡從生、從創造的那一刻開始, 就沒有停過. 每一個變化, 都是死亡的一種形式, 因此每一個生都包含了另一個事物的死亡.

不管你對自己的宗教、或對自己不信仰宗教感受到自豪, 信仰在你的生活中都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甚至“不信”也需要信仰, 對自己基於多變情緒的邏輯和理性完全盲目的信仰. 所以, 不再相信過去所深信的事物一點也不足為奇. 信仰的“非邏輯本質”是非常明顯的. 事實上, 它更是和合及相互依存的現象. 信仰可以單純地由一個恰好的時間、恰好的地點的恰好的注視所引發. 你的信仰也可能只靠表相的和諧. 比如說你討厭女性, 正好遇上了個宣揚仇恨女性的人. 你就會覺得那個人強而有力, 同意他的看法, 並且對他有信心. 有時甚至像是共同喜好某款遊戲這種小事, 都會提升你的虔誠心. 或者是某人或國家、社會, 也都是所謂信仰這個和合物的成分.

明瞭的利益

當我們學會瞭解每一件事物及狀況的各個和合部分, 我們就能學會培養寬容、諒解、開放與無畏.

恐懼的背後是對確定性不斷的渴求. 我們對未知感到恐懼. 人心對肯定的渴望, 是根植於我們對無常的恐懼. 當你能夠覺察不確定性, 當你確信這些相關聯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恆常與不變時, 就能生起無畏之心. 你會發現, 自己真正能準備好面對最壞的狀況, 同時又能容許最好的發生. 你會變得高貴而莊嚴. 這種特質能增強你的能力, 不論是在工作, 作戰、談話、組織家庭, 或是享受愛和情感關係. 知道下個轉彎外就有某件事情等著你, 如同英明的將軍一般, 胸有成竹, 毫不驚慌.

如果沒有無常,就不會有發展或進步.

男女關係是最多變, 也是最能說明和合現象無常的例子. 有些夫妻以為他們能借著閱讀書籍或婚姻諮詢. 來維持“至死不渝”的關係. 知道男人來自火星, 女人來自金星, 只能化解婚姻不合的一些明顯因素. 就某種程度來說, 這些小小的瞭解也許能帶來短暫的和諧, 但卻無法顧及婚姻和合關係中許多隱而不見的因素. 如果我們能見所未見, 也許就能享有完美的關係, 或者從一開始就不會去發展關係.

我們常常忘記自己的來日一直都是有限的. 即使理智上知道有生必有死, 一切和合終將分散, 我們的情緒狀態還是常常會回到相信恆常的模式, 完全忘記相互依存性. 這種習氣會造成各種負面的情況, 像是偏執、寂寞、罪惡感等等. 我們會覺得被欺騙、被威脅、被虐待、被冷落, 仿佛這個世界只對我們不公平.

無常是好消息

佛陀不是一個悲觀者、也不是末日論者, 他是重視實際者, 而我們卻多是逃避現實者. 當他說一切和合皆是無常, 他並不認為那是壞消息, 而是簡單、科學的事實. 根據你的觀點, 以及對這個事實的瞭解, 無常可以是通往啟發與希望、光榮與成功的大門.

你不只可以改變外在的物質世界, 也能改變內在的情緒世界. 例如, 經由放下野心, 將焦躁的心轉化, 讓它趨於平靜; 或者為人和藹, 樂善好施, 以便營造好名聲. 如果我們都能訓練自己去設身處地為他為著想, 就能在家庭、鄰里、國際間增長和平.

無常的概念並非預言世界末日或天敵, 也不是人在罪惡的懲罰. 無常沒有本具的正面或負面, 其只不過是事物和合過程的部分之一而已. 我們通常只想要無常的一半過程: 我們只想要生而不想要死, 只要得而不要失, 只要考試的結束而不要它的開始. 真正的解脫來自領受整個迴圈, 而不是僅只抓住自己喜歡的部分而已. 謹記因緣的變異與無常, 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 我們就能善用它們. 財富、健康、和平、名望, 和它們的反面一樣, 都是暫時的, 而且悉達多當然不會偏好天堂美景或天堂經驗, 它們也都是無常的.

我們也許不懂, 為什麼悉達多說一切和合事物皆是無常? 為什麼他不只說一切事物都是無常就好? 不提“和合”二字, 只說一切事物無常, 也是正確的. 然而, 我們要把握每個機會提醒自己這第一部分, 這個和合本質, 因而維繫這句話背後的邏輯. 和合本質是很容易理解的事, 但它有許多層次, 要深切瞭解它, 就需要時時謹記在心.

這世上一切存在或運作的事物, 一切想像和實體所構成的、一切心中所想的, 甚至心的本身, 絕對不會永遠一成不變地存在. 有些事情也許會持續你一生經驗這麼長. 甚至可能性延續到下一代, 但是它們也可能消逝得比你預期的更早. 不論如何, 終究會變化是無可避免的. 這和或然率先沒有關係.

無知是苦.

Last updated